smallotus

这个人很懒,就是不写介绍 ( ̄_, ̄ )

© smallotus | Powered by LOFTER

抽象和聚象

刚刚在看一篇以前看过名字的论文,然后看了个标题,我就在试图回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。然后我就陷入了沉思,思绪飘到了很远地方。

把思维比喻成脱僵的野马还是很有道理的,可以任由它在大脑的平原上奔腾。从自己已经知道的,再去想自己从未想过的事物,充满了诸多的惊喜。于是后半段时间,我就把当时的一些想法记录了下来,怕自己之后又忘记。然后我再挑选一些相对能看得懂的摘录在这里,太深奥的也没意思。但可能这次的主题名称也许看着就头大,就是论述下抽象与聚象的关系。


1)我们活在这样一个很具体的世界中,每一件具体的事物都可以看作是繁星中的一个个点,组成了美丽的星空。而有些人呢,能够看见事物之间的联系,就像是能看到繁星中的联结一样,这便是星座。通过想象这些星星之间的相对的关系和组成的形状,我们可以更好地记忆它们,甚至更为“形象”地给它们取了各种动物的名字。但是,这种联系本身是不存在的,要借助“抽象”这种方式才能观察到它们,观察可不一定要用双眼。

2)抽象和聚象是一种对偶的关系。当一些星星聚在一起时,我们可以给它个名字,比如“金牛座”好了,这是抽象的过程。而“金牛座”可以被具体地画在一张纸上,被眼睛直接地看到,这是聚象的过程。有趣的是,抽象的对象不仅可以是具体的事物,也可以是抽象本身。这不是绕口令,我是说可以在抽象的基础上再建立一层抽象。可以这么理解,最初的聚象层是第0层抽象,那么就会有第1层抽象,第2层抽象等等。

3)这个“发现”挑战着我的世界观。就像一个2D的人物突然发现自己活在一个3D的世界中一样。并非所有人都有抽象思考的能力,而很多人只是思考到第1层抽象就终止了。而哲学,可能就是这种高层的抽象,所以才变得很难被理解。或许,一般受过高等教育的人,其抽象思维就是从数学开始建立起来的吧。这种建立大抵是潜移默化的。

4)有相当相当长一段时间,我一直觉得数学是个很理论的学科,它偏离实际生活很远。这句话既对又错,有正面例子作证,也有反面例子反驳。这会让我感到很困惑,直到我意识到了这种抽象间的层级关系。有些东西,就比如苹果,它可以是某类事物的抽象,同时可以是另一类事物的聚象。这取决与站的角度,就像是我可以说,第二层楼,既可以是第一层楼的上一层,也可以是第三层楼的下一层一样。有了上述内容的铺垫之后,下面这段话或许会好理解些。

5)一些看起来再简单不过的事情,比如在网上挑选自己想要买的东西。这在背后都会引出一些问题,一般会做些抽象,把它们称为业务问题。如果你解决了这个问题,那么就是真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本身。可以,正如前文所言,这些抽象的业务问题具有类似的结构,可以再被抽象一次。这个第二层抽象用语言表达起来已经很隐晦了:把它聚象化,就是前面具体的业务问题,那它本身是什么呢,嗯,是苹果。我可以用苹果来指代这个第二层抽象的内容,将苹果具体化就是具体的业务问题。可是还有第三层抽象,那就是数学化、形式化,更狭隘限定地也更精确的把这件事情表述出来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苹果变成了这种形式化表达的聚象存在。

6)这种思维的难点在于,如何判断不同的问题处于怎样的能级上,否则便可能被其表面现象所迷惑,抓不住重点,也不知道这个特性是哪一个层级上的特性,同时也就不知道该用什么方法去解决它。如果试图从这个问题本身的特征去思考,那么就是在第一层。如果是在思考这类问题的共性是什么,那么就是在第二层。如果在思考如何把这种共性给数学化,那么就是在第三层。

7)有时,数学化的东西会带有一些假定,应用于实际问题时,还要考虑这些假定能否被满足,这是自上而下的。同时,具体的问题也可能带有而外的约束条件,还需要考虑这些条件能否在数学模型中被刻画,这是自底向上的。

8)这个楼是盖的很高的了,从这里往上看,还有应用数学与纯数学,以及更多的分支,而从高处往下看,这些理论又被应用于物理、化学、生物等自然科学,然后再进一步地被应用到工程实践中。这真是个宏伟的建筑,至于是选择接地气,还是爬向塔的顶端,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了。可不要忘了,还有一个浮空楼阁呢。


全文完。

如果要划重点的话,我觉得是这句话:苹果模型,是具体问题的抽象,同时又是数学理论的聚象。


就酱。你能否看懂与我无关。

评论